羊毛球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羊毛球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小白礁号出水文物达1050余件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2:30:23 阅读: 来源:羊毛球厂家

5月21日至7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渔山“小白礁Ⅰ号”二期水下考古工作告一段落。经过两个月的打捞,“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下水作业500余人次,总潜水时间超过2.7万分钟,新出水各类船载文物共145件,主要有碗、豆、盘、勺、杯等青花瓷器和碗、罐、器盖等五彩瓷器,也有酱釉陶罐和砝码、铜钱、银币、锡盒、毛笔、木砚台、紫砂罐、测深铅锤等文物,还有宁波鄞州特产石板材约300块。加上往年出水的青花瓷、五彩瓷、紫砂壶、玉石印章、西班牙银币以及日本、越南年号钱币等,“小白礁Ⅰ号”出水文物(含石板材)已达1050余件。

水下钉标牌

出水文物(部分)

“小白礁Ⅰ号”沉船:清中期运输船

距离浙江省象山县石浦港东南约27海里的北渔山岛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小岛,鱼类、贝类、藻类资源丰富,历来是渔民、游客和海钓者钟爱的地方。而北渔山岛东侧的伏虎礁是我国领海基线的起点岛之一,为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就位于北渔山岛西侧的小白礁附近20余米的幽深海底。2008年,“小白礁Ⅰ号”沉船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当时就被专家视为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的又一重大水下考古发现,一直备受瞩目。2010年至2011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对该沉船进行水下探方调查,确认该沉船为清中期运输船,载有瓷器和石板等商品。2012年,“小白礁Ⅰ号”发掘工作列为国家文物局重点考古项目,5月下旬,“小白礁Ⅰ号”一期水下考古工作拉开帷幕,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正式获批立项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也是国家文物局确定的2012年度全国重点文物工作之一,填补了浙江省水下考古项目的空白。2012年7月10日,“小白礁Ⅰ号”第一期发掘工作顺利结束。

二期发掘:中外造船技术均有体现

沉寂2年后,“小白礁Ⅰ号”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今年5月21日,“小白礁Ⅰ号”沉船二期水下考古工作拉开帷幕,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组织,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为主实施,并借助国内外水下考古与科技保护力量共同发掘。

此次考古工作在“小白礁Ⅰ号”船体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共出水船体构件244件,包括龙骨、肋骨、肋骨补强材、肋骨连接板、隔舱板、隔舱板补强材、舱底垫板、桅座、船壳板等。从这些“重见天日”的船体构造看,“小白礁Ⅰ号”残存船底中后部呈“U”形,中部至艏部呈勺形,艏部呈“U”“V”过渡形;主龙骨长达14.25米,艉龙骨残长6米;至少有一个主桅;造船所用木材主要产自东南亚一带。经多位国内权威古船研究专家分析,“小白礁Ⅰ号”既具有水密隔舱、艌料捻缝、铁钉连接船板等典型中国古代造船工艺特征,也具有一些国外的造船特征,如以密集肋骨为横向支撑、双层结构的船壳板内夹植物纤维状防水层(国内首次发现)等,可以说是中外造船技术相互融合难得的实物例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研究价值。

多学科协作 科技手段新运用

此次考古不仅集中了国内多个省份的水下考古队员,还邀请了国外的水下考古队员一同工作,而且打破了专业限制,联合了包括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劳雷工业公司等8家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进行多学科协作,跨领域整合,突破了以往单纯依靠文博系统技术力量的传统做法。

在技术规范上,此次“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在遵循水下考古国际准则和田野考古工作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参照德国和欧洲水下考古的一些成功做法,为国家即将颁布的水下考古技术规范标准提供了实践经验。

在技术应用上,此次水下考古通过水下三维声呐扫描,获取了“小白礁Ⅰ号”在海底保存状况的测绘数据和三维模型;通过对每块出水船材的三维激光扫描和正摄影像采集,构建了海底古船三维虚拟复原图像;通过六旋翼飞机的精准航拍和出水文物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量身定做,获取了正摄影像、空中鸟瞰、空中全景等图像,实现了对北渔山岛水下考古现场的数字化管理与三维展示。这些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融合,在国内水下考古工作中尚属首次。

据介绍,发掘出水后的“小白礁Ⅰ号”船体,将在现场进行初步保护处理后,运至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北仑春晓)内一边保护一边展示,出水文物与发掘场景也将在基地“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中同时展出,并将在今年10月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让公众共享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智能电炒锅批发

天然花岗石货源

杯突试验机价格